【啤酒设备厂家】:啤酒酿造时后发酵室温度的控制

来源:啤酒设备厂家发布日期:2020-06-22查看:

啤酒设备厂家给大家介绍啤酒酿造时后发酵室温度的控制:

后发酵室温是传统发酵方式的又一个重要的控制内容,后发酵室温的控制必须考虑到后发酵的旺盛、co2的饱和、酵母与蛋白质凝固物的沉淀(即啤酒的澄清与啤酒的稳定性),还应考虑到双乙酰的还原等各种要求.

从理论上讲.后发酵室温的控制应该是前期髙,后期低.其控制程序为:下酒时,4〜5°C,以维持后发酵和还原双乙酰的要求;贮酒中期,2~3°C,可保证发酵渐趋停止,酵母逐步沉降;后期,一1〜0°C,促使C02溶解和饱和,冷凝固物的析出与沆淀,要求降温速度均匀,保温情况稳定.

但是,在实际生产中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控制要求,因为:

(1)同一个后发酵室(间)的各个贮酒罐,可能分别处于下酒、贮酒中期或后期,无法按各个不同工艺阶段的要求控制室温,即使后发酵室能有先髙后低的温度控制效果,也无法满足各个罐各自的温度变化顺序.

(2)由于啤酒工厂的后发酵室通风冷却系统是不按室、间布置的,可调节能力不显著,加上各室、间的分隔并不十分严格,所以,不易做到逐室、逐间的调温.

实际上,如能将后发酵室温有效地控制在2〜3°C的范围内(最髙不要超过4丈),已完全能满足一般啤酒的生产需要.

当然,如果生产一些出口啤酒或特制啤酒的专用室,应在后期控制一1〜0°C的室温,因为这类酒的生产,酒龄长,保存期要求髙,加上发酵室温有调节的可能,所以,应设法降低室温.如果按2〜3°C的范围控制恒定的室温,并不会对贮酒过程产生不良的影响.


用传统发酵方式生产啤酒.啤酒中含有的co2、主要由发酵过程产生(包括主发酵与后发酵),而co2的饱和,则主要发生在贮酒过程.

在罐封闭的条件下,发酵产生的C02依靠罐压和发酵液品温的调节,达到控制C02含量的冃的。按照气体溶解于液体的规律,压力越高,温度越低,溶解的数量越多,直至达到饱和状态。



为了保证啤酒的co2含量,罐压的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(1)必须根据co2含量的实际需要控制罐压,而不是越高越好,同时还必须注意不应超过贮酒罐的许用操作压力,防止发生炸罐现象。

(2)罐压控制应以后发酵室温为依据,室温髙,发酵液品温也髙.罐乐可控制髙一些,反之,可控制低一些。当后发酵室温大于3°C时(但不超过5°C).罐压可控制在0.118〜0.137MPa(1.2〜1.4kg/cm2);当后发酵室温低于3°C时,罐伍可控制在0.078~0.098MPa(0.81.0kg/cm2)。

(3)后发酵罐压在封罐以后3天内,最好能达到0.039〜0.049MPa(0.4~0.5kg/cm2),以后的3〜5天内必须达到工艺规定的控制压力,否则为升压速度太慢,应对下酒温度、下酒糖度和封罐时间进行适当调整。

如果酒龄较长,此升压速度可适当放慢,但也必须在10天内达到规定压力。

(4)当压力超过工艺规定时,可打开放气小旋塞,缓级地放去一部分,也可将同时下酒的几个罐用气管串联起来,或与几个压力较低的罐串联起来,一起慢慢放气到規定的压力,这样做,有利于罐与罐之间的补偿与平衡。

另外.近年来已有一种类似于安全阀的放气装置.可先将该装置校准在规定的罐压.并安装于罐口盖上,封罐以后,当罐压超过规定压力时.会自动缓缓放气,降到控制压力时会自动关闭,以达到自动控制罐压的目的.

(5)在后发酵室温较低的情况下(如一1〜1°C),罐压控制不应太髙,一般以0.069~0.078MPa(0.7-0.8kg/cm2)为宜。

否则,因CO2的饱和度太髙,会在啤酒过滤、灌装时产生大量泡沫,或造成喷溢,影响正常操作并造成啤酒的损失.

(6)酒龄较短的啤酒,压力控制可比酒龄长的啤酒髙0.019〜0.029MPa(0.2~0.3kg/cm2),因为发酵液溶解CO2的数量与贮酒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,酒龄短.发酵液对co2的吸附、溶解程度较差,简单混合(或称假性溶解)的co2极易从发酵液中逸出,压力控制髙一些可有利于CO2的溶解.

(7)每天应对每个贮酒罐的压力进行记录,发现压力有大幅度变化时,应及时找出原因,及时采取措施,特别是在压力大幅度下降时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