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天气变热,酒店啤酒设备酿造啤酒也进入了消费旺季。然而,与以往的企业并购扩张、低价厮杀、攻城略地的火药味不同的是,当下的啤酒业似乎集体进入了休整期。
去年百威英博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工厂正式停产,其计划在2017年投产并上市销售的邵阳武冈工厂,至今仍未建设完工。而自2015年起,嘉士伯、华润啤酒、重庆啤酒、青岛啤酒、燕京啤酒等国内啤酒巨头们就开始先后关闭工厂。今年瑞银发表的报告还称,华润雪花啤酒的95个厂房中有28个可以关闭。难道继并购潮之后,啤酒又迎来关厂潮?
与此同时,在国内啤酒市场已持续了多年下滑之时,进口啤酒却仍在高歌猛进。这似乎更坚定了各啤酒商走高端、多元、精酿化道路。
【数据】 国内啤酒销量连续4年下滑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7年中国啤酒市场完成产量4401万千升,同比下降0.7%。这是自2014年以来,国内啤酒市场产销量连续第四年下滑。在447家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中,有132家亏损。
业内人士分析,国内啤酒消费持续下滑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啤酒消费人口下降。由于计划生育等因素,20岁至35岁的啤酒消费主力人群不断下降。数据显示,1980年代我国共出生人口2.28亿,而1990年代出生人口只有1.76亿。
而更多人认为,消费升级才是国内啤酒消费量下滑的根本因素。“随着健康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,不少消费者在控制自己的饮酒量的同时,渐渐舍弃了低端的啤酒消费。”本地某啤酒行业资深人士表示,过去几年里,国内中低端啤酒一直占据了八成以上市场份额。
【现象】 并购潮后又掀起关厂潮?
2017年初,百威英博在长沙市望城区的工厂正式停产。据了解,这个于2010年投产的啤酒厂投资近5亿元,占地近500亩,产能20万吨,是当时湖南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,在生产了7年后宣告“停摆”。业内人士表示,百威英博湖南工厂的停产主要还是市场销量下滑造成的。
【趋势】 高端、个性、精酿化
从几大上市啤酒企业的年报可知,虽然2017年国内啤酒销量继续下滑,但利润却出现增长。重庆啤酒年报显示,2017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.75亿元,同比略降0.64%,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.29亿元,同比大增82.03%。对此重庆啤酒有关负责人表示,是产品高端化等原因使得业绩大增。
青岛啤酒年报显示,2017年该公司实现啤酒销量 797万千升,同比微增长0.6%,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了21.04%。其中“奥古特”、“鸿运当头”、“经典 1903”、“纯生”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 162.5 万千升,保持了在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。
近五年来,中国大众型啤酒经历了较为困难的一段时期。与此同时,高端啤酒销量增长160%,占整体啤酒市场4%的销售量及18%的利润。
“消费者未来喝啤酒将继续寻求高端化路线”,本地一位啤酒行业资深人士受访时表示,由于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和人口结构的变化,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,以及与啤酒平行的可替代饮品逐步增多,啤酒消费面临下滑压力;但随着近年中国啤酒消费市场的高端化和个性化趋势不断增强,消费者在更少量饮酒的同时,也开始喝更好的啤酒了。
“精酿化也将是未来啤酒的趋势”,上述资深人士还认为,尽管有人认为中国精酿啤酒的比例不足1%,但仍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态势。与此同时,听装酒、小支酒等产品类型上升迅速。“现在年轻消费者要求啤酒从包装设计到口感都必须是多元化、个性化的。”
目前国内雪花、青岛、燕京、百威英博、嘉士伯等各大啤酒厂家都已推出高端系列产品,且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