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
  • English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中文

浸麦法的调整原理

来源:发布日期:2021-10-12查看: 158

由于麦芽生产需要使用不同的原料,需要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条件下生产,因此,往往需要调整浸出方法,以保证浸出程度的要求和较好的发芽率。

浸泡方法的调整可参考以下条件确定:

(1)冬季气温低,水温低。在没有水温调节装置的情况下,常采用水洗的方法来延长断水时间,利用麦粒自身呼吸产生的热量提高麦层温度,使麦粒在适当的温度下发芽。

也可采用喷雾方法,但应适当缩短喷雾时间。

(2)夏季温度高,水温也高,在没有水温调节装置的情况下,采用浸水法,并多用浸水四断四、浸水三断六法。这样一来,一方面可以防止麦粒剧烈呼吸,导致过多的二氧化碳和热量积累;另一方面,浸泡时间越长,浸泡时间越短。

也可以使用喷雾。它不仅更有效,而且还节省水。

(3)在有水温调节装置的情况下,浸入法可以适应不同的季节。但在冬季,由于温度较低,常用浸三破六、浸三破八水破时间较长的方法;在夏季,由于温度较高,常用浸四断四、浸四断六等浸泡时间较长的方法。

(4)麦皮薄、麦粒大、胚乳断面疏松、萌发能力强的大麦常用浸水二破六、浸水三破六等水破时间稍长的浸水方法。由于这种小麦籽粒吸水快,加强空气休息和换气供氧有助于促进小麦籽粒萌发,缩短浸泡时间,因此这种小麦籽粒喷雾法效果较好。

相反,对于果皮较厚、麦粒较光滑或吸水率较慢的大麦,则采用浸泡四次、浸泡四次时间稍长一点的方法,以达到所需的浸泡程度,保证正常溶解。

调整浸泡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原则:

(1)适当的浸泡时间,一般在48 ~ 60h,最长不超过72h。当不满足此要求时,应更换浸泡方法。

(2)露点率较高,高于70%,最低不应低于50%。

(3)在保证浸泡程度的前提下,要注意节水。

(4)小麦浸泡方式的调整应注意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性,同时应注意探索不同大麦品种与不同小麦浸泡方式之间的适应关系。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,就能达到目的。

(5)浸泡时间和中断水时间没有严格规定,但应注意控制“浸泡小麦饲喂时间- >;小麦发芽时间- >连接的绿麦芽干燥炉时间”三个,防止发生油箱空发芽小麦的浸泡,或空小麦发芽坦克和其他可怜的连接,也就是说,有适当的浸泡周期时间,能够满足浸泡程度和露点的要求。